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提升,2015年11月30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(SDR)货币篮子,人民币正式像欧元、美元、英镑、日元那样崛起成为了国际硬通货。
货币基金组织执11月30日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,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。IMF认为,人民币“入篮”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并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,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。IMF将篮子货币的权重调整为:美元占41.73%,欧元占30.93%,人民币占10.92%,日元占8.33%,英镑占8.09%。
IMF总裁拉加德说,人民币“入篮”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,也是IMF对中国过去几年改革货币和金融体系取得进展的认可。
早在2010年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曾对人民币“入篮”的可行性进行评估。自那以后,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今年以来,中国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人民币市场化进程,其中包括公布外汇储备货币构成、向外国央行等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、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、采纳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等。这些举措不仅为人民币“入篮”扫除了技术性障碍,也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中国坚定金融改革、开放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,得到国际机构和投资者的赞许。
让我们先回顾人民币是如何由弱到强以及展望它今后的命运?
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币被严重高估[下页更精彩:点击>>>>]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相关文章(向右看)..